。
所以诸葛瑾做的,就是提醒工匠们,把一堆原本单独拎出来看,都是“有害无益、增加成本却没好处”的麻烦拼凑起来,最后却发现这些一个个增加成本的穷折腾组合好之后,居然涌现出了一个有益的奇效。
这个奇效,足以覆盖此前每一点小打小闹上付出的成本,让一切变得值得。
而这还不算完。
随着水密隔舱的出现,海船安全性提升之余,船体也跟造得更大、长宽比更修长。
这时候很多操帆操舵的作业,以及通过竖井和梯子装卸人货的作业,都会变得繁重,比如因为桅杆加高、帆变大,单面帆的尺寸和重量已经不是一两个操帆手可以人力拉扯控制的了。
这就要在海船上第一次引入省力滑轮组的操帆结构。
同理在操舵问题上,船舵也不能是直接摇动舵杆来操纵了——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都不陌生,曹操“割须弃袍”的剧情之后,许褚掩护曹操夺船避箭于渭水时,就是双手持遮挡掩体帮曹操挡箭、双腿夹住舵杆操船。
这固然是家言,但技术背景倒是没错,汉朝的船转舵,原本都是直接操作舵杆的。只不过不是一个人能转得动,得许褚这种超级壮汉才能单人靠双腿夹扭之力控制,而且还得是相对较小的船。
如今诸葛瑾要造的船,有了隔舱,更重更狭长,转舵也就更困难,那就更要上省力废距的皮带传动舵轮了。
舵轮上一根根的粗木辐条,正好可以扮演类似齿轮上齿的角色,然后在皮带上打孔,或是干脆用类似链条的环环相扣皮带,穿过舵轮上伸出来的辐条,以控制传动比。
滑轮操帆、皮带轮操舵、竖井装卸彻底杜绝水平舱门……每一个小点单独拿出来,布置好任务让人照做,其实都不难,难就难在组合在一起,并且想到要去这么做。
诸葛瑾亲自操刀,专注此事,攻坚了二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