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舍弟诸葛亮 > 第327章 袁绍之死-上

第327章 袁绍之死-上(2 / 7)

要商榷的,不能搞一刀切。

比如在地广人稀、开荒难度较小的地方,如果土地确实不值钱,那就可以扩大休耕轮作,早稻晚稻可以在时间和土地上彻底错开。

也就是一户农民如果有甲乙两块田,面积大到都种不完,那就可以甲田种早稻、乙田种晚稻,也省了将来再把乙田的秧苗拔出来再插回甲田了。

这样等于是用暂时浪费一点土地资源的代价,来节约人力,让农民的劳动“错峰使用”。

另外,如果是偏远但水运发达的地区,当地人口的日常徭役对于本阵营的战斗力、综合实力的提升没什么帮助。那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扩大百姓在农业上的劳力投入,减少百姓在徭役上的压力,让他们多交粮少服役。

而只要这些地方水运发达,多交的粮食就可以水路低成本运出来,一样可以为前线做贡献。

这就好比陈胜吴广故事,就是大泽乡离渔阳前线太远了嘛,让那么内地的人去渔阳服役,误了期,变数就很大。

要是当年秦始皇数学统筹能力好一点,让渔阳当地人别纳粮了,还管饭,多分一点人去服役戍边。然后让内地距离渔阳遥远、但产粮多、水路运输便利的地方的人不服役、多纳粮。

诸葛瑾未来对扬州的治理思路,显然也是这样的:扬州地界太广大了,山川丘陵纵横,肥沃富饶的平原也有,但都是一块块分开的。

所以先整治运河网络,整治好之后,梳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适合出粮,那就一心一意好好种地,别的就不用管了。

哪些地方不适合运粮到前线,运输成本太高,那就多出点人征兵入伍,或者多征点人异地服劳役、官府管饭吃。

具体情况非常复杂,不是几句话赘述得清楚的。

诸葛瑾哪怕有后世的数学统筹思维和管理思维,也需要慢慢梳理。反正现在林邑稻都还没找到呢,这些都是后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