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了这么诡异的场面,那些还想在袁谭手下好好混的谋士们,都不知道怎么说。
实话实说吧,得罪了领导。
昧着良心说吧,将来打了败仗又得背锅。
尤其是刚来的郭图、辛评和荀谌,这三人里除了辛评早就有个弟弟辛毗在袁谭这儿经营良久了,其他都只是刚刚正式来投,此前只是跟袁谭眉来眼去、在邺城当外援。
郭图和荀谌必须考虑如何站稳脚跟,不能乱出不靠谱的主意。
袁谭看着氛围沉默、尴尬,也有些不快,很心急地追问:“诸公皆无仗义之心耶?先父在时,对诸公礼遇有加,如今看到有人辱及他身后之名,主公都要坐视么?”
袁谭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几个谋士面面相觑几眼,然后还是辛评一咬牙,先开口了:“主公所言甚是,三公……袁尚背父投敌,确实令人不齿。
但他既归顺了许都朝廷,怕是冀州大部军民,眼下都会渴求休战养民。冀州因战乱残害,已有两三年了,白骨露野无人收殓,田园荒芜,百姓尽征为士卒、运役。
属下怕此时谁再挑起战事,于民心恐有不利……”
辛评已经把话说得尽量隐晦了,其实就是想表达:你觉得袁绍身后名受辱,这是了不得的大事,文臣武将可能也有这么认为的。但中层军官,普通士卒,百姓,都已经不在乎这些事情了。
他们或许还心向袁家,还愿意看到袁家继续统治。但不会为了袁家那些虚头巴脑的名分之争,再去白白送死上战场。
如果袁谭打袁尚,就算他在中上层占据了大义名分。可下层的百姓和士卒看到的只是“袁家打袁家,内斗争遗产”而已。
百姓又没读过书,哪懂孝道的那些复杂道理?子言父过?这是什么大罪么?在他们眼里不就是口舌之争而已?
汉朝的道德准则,是从“士”开始要求的,你不孝你就会社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