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舍弟诸葛亮 > 第366章 以战立威,言出必践

第366章 以战立威,言出必践(3 / 6)

压其他南方诸侯,也不能等同于他就有实力抗衡中原了。

必须打一场堂堂正正的主动进攻北方中原诸侯的战役,还要确保打赢,这才能让这些墙头草势力真正打入一针强心剂。

如此看来,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为他安排的“趁着曹操再次进攻袁尚时,对曹操的淮西和徐州彭城发起攻势”,倒是有了更重大的意义了。

这不仅仅是为了夺取两三个郡的地盘,更是为了展示肌肉,以壮军威,让天下的摇摆者多一份忌惮。

让他们以后决定外交态度的时候多想一想别的可能性,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外部形势,将来拉拢和团结更多人。

换言之,这不仅仅对袁谭有吸引和威慑的作用,对刘表、刘璋也是一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的。

只是这种外交态度上的转变和贡献,很难具体量化出来。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儿绝对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是白忙活。

至于诸葛亮说袁谭是担心“再降之辱”,这几个字倒是总结得非常精妙,也是诸葛瑾信里不曾写的,确属诸葛亮原创。

说来也是讽刺,原本历史上“再降之辱”这个词,还是蜀汉末期、著名投降派谯周等人发明的,那群人在劝刘禅向邓艾投降时,说“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翻译过来就是“吴迟早是要被魏灭的,现在先投吴也是投降称臣受辱,将来吴被魏灭再投一次,那就是二次受辱,不如直接一步到魏”。

如今也是机缘巧合,袁谭内心的担忧,跟历史上刘禅最后的担忧,性质是类似的。他就是担心刘备打不过曹操,自己就要吃两遍苦受两遍辱。

所以,一切的症结,还是要刘叔自己够硬,侄儿们才会纷纷来投。

诸葛亮看主公已经充分理解了这里面的矛盾,才继续往下解说袁谭的第三个条件。

“袁谭这第三点,也算符合孝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