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以外,步兵几乎就没有再配刀盾兵,全是长枪兵、戟兵,以及挑出少部分力气大的士兵改用钝器。
汉朝时军队打造战斧比较少,曹仁能弄到多少斧头就带多少,不够用就用大木棍两端包铁凑数,总之就是尽量靠钝器重击杀伤铁甲兵。
历史上,随着双侧马镫和高桥马鞍在南北朝时期出现后,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有了铁甲重骑兵,南方汉人掌控的南朝军队,比如刘裕的宋军,就会大量装备铁杖破重骑,这在刘裕的却月阵破北魏骑兵战例中就有经典表现。
所以曹仁这个思路也不算错,他从去年夏侯渊失败后,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了。只可惜曹操阵营资源不够,还得以河北为重,曹仁也来不及短短半年造那么多重兵器,只能是凑合着上。
但指望重兵器破甲灭敌,还有一個先决条件,就是你的体力要有优势,至少是均势。否则重兵器动作迟缓,敌人也能抡转兵器格挡硬磕,拼力气拼不过,砸对方甲胄的机会都没有。
曹军先锋中的长枪兵和斧兵、杖兵,在这种奋迅突刺的拉锯绞肉中,很快开始怀疑人生:曹将军说的敌军一夜没睡好、体力不济,到底是不是骗我们的?
曹仁也看出己方稍有颓势,但他觉得这只是暂时的,便咬牙下令预备队准备,让第二阵顶上去,继续消耗赵云。
这种几万人的战斗,不可能很快打完的,战场也没那么宽阔,双方都会在阵后留出足够的预备队。曹仁坚信,只要拖下去,赵云部队昨晚被反复劫营骚扰导致的体力下降,很快就会到崩溃的临界点。
不断投入预备队的车轮战,很快厮杀了半个多时辰,两军不断有前排士卒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从军阵之间的甬道退下来,由友军顶上。
双方的军阵轮替倒也都还严谨,看得出赵云和曹仁都是指挥军队颇有章法的名将。
而赵云一方的铁甲兵优势,随着体力消耗和士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