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诸葛亮拱手道:“臣偶时书令,常有用之,但察觉之后,常有改用他字。”
今徐庶见到唐侃行千里谒京上疏,岂能不为之共情?
“杨威公,还不退下!”
诸葛亮将奏疏扔到案上,沉着声提醒道。
“不可!”
杨仪当即反对,说道:“陛下为万乘之尊,岂能为利臣民,而改己名。今当用他字代之,而后治唐侃之罪。”
霍峻起身而拜,说道:“禀陛下,昔前汉时,孝昭皇帝弗(刘弗陵)继位,因旧名‘陵’难以避讳,故去陵,而留弗(刘弗)。故而两汉以来,避讳与否,看天子之心意。”
徐庶朝着刘备长拜,说道:“禀陛下,中汉之末,贪官污吏横行,法度不得伸,庶唯持剑以报仇。今我季汉之世,岂能与中汉相同,臣请陛下免唐侃死罪,鞭挞三十以为治罪。”
司马芝不知其故,捡起地上的奏疏,见上面方知刘备为何生气。
杨仪毫不退缩,直面徐庶,说道:“陛下,益州、汶山虽有过,但唐侃口出怨言,有诋毁陛下之意。且明知陛下讳名,且故多用之。今若不惩处,岂不有损陛下之威。蜀人若知陛下不惩处,必而大涨威风,而后骄纵。”
孙邵蹙眉说道:“陛下之名,常可代称。今不可不避,陛下不如改名。”
“在这~”
“诺!”
正儿八经所避讳的皇帝名,多是在官方层次上,如秀才改茂才,庄侯改壮侯,亦或彻侯改通侯。
“怨言之罪可免,触及陛下讳字之罪,岂能以三十鞭过之?”孙邵说道。
徐庶随即起身,反驳道:“主簿唐侃所讼之事,是因我汉治政不严,且奏疏百上而不至中枢,故而因之生怨。此当是益州、汶山之过,及有司之错。愚蠢之人,岂能诛之?”
刘备摊开奏疏,问道:“汶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