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有道理,再大的怨气,也不能在这时候发作,先确保他们能重回京城,拿回曾经失去的一切,有底气重振吴家门楣。等他们吴家在京城站稳了脚跟,有太后娘娘与新君撑腰,还怕没机会向孙家讨回公道么?
至于皇帝,他们恨了也白恨。只要他愿意弥补自己的过错,从前的事就算了吧,反正祖父与姑姑若还在人世,也肯定会这么想的……
吴琼强行按捺中心中的那股不甘,想到日后那光明的未来,心里便重新欢喜起来。
海棠听明白了。她不看好周太后与许贤妃的劝说计划,皇帝明摆着对吴家厌恶至极,只有在恼了孙家时,才会把吴家重新抬起来,恶心一下孙家人。可他一边追封吴文安公,赦免吴门故生,一边拒绝让吴家幸存者回到自己家中生活,连最基本的外戚待遇都不肯给,便可知道他没那么容易原谅吴家。周太后和许贤妃与其寄希望于在皇帝生前搞定此事,还不如等到新君上位再下旨呢。
不过,这也无伤大雅。周太后与许贤妃若能说服德光皇帝,那自然更好,说服不了,也可以等他死了再下旨。要脸的就说是新君旨意,脸皮厚一点的,完全可以矫诏说是大行皇帝遗命,大行皇帝又不能跳起来说那不是他的意思。
只要吴家人在皇帝死前一直保持低调,别让他想起来,他就不会故意留下旨意为难吴家兄妹。
皇帝没有留下明旨,宫里周太后、许贤妃、储君八皇子与七皇子都是一伙的,张恭嫔、卢昭仪与孙美人皆失宠失势,内阁还有陶岳陶阁老做内应,朝中的吴门故生与中立派都没理由跟吴家遗孤过不去,孙派自身难保,不会生事。如此一来,只要事情做得干净,谁会跳出来拆台?
怪不得周太后有把握呢,周家也提前让吴家兄妹做好搬家回京的准备。若是德光皇帝驾崩后,吴家兄妹出现在葬礼上为大行皇帝哭丧,那就更显得皇帝的“忏悔”态度是真实的了。而德光皇帝“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