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奸佞残忍的人治国,老百姓才会听话。
商君还认为——老百姓不需要有脑子,只要乖乖种地、打仗就好了。
为此,《商君书》里还专门提出了‘去强’、‘弱民’等思路。
在整部《商君书》之中,商鞅用大段的篇幅,告诉统治者要采取愚民的政策——老百姓读书要严惩,不能因为他们读书读得好就任命他们当官,否则大家都去读书了,谁还愿意种地、打仗?
老百姓搞发明创造要严惩……大家都去搞科研了,谁还愿意种地、打仗?
老百姓经商,要严厉打击……如果经商能够实现阶级跨越,谁还愿意去种地、打仗?
总之,商鞅变法力求堵死平民们除了‘种地’、‘打仗’之外的一切上升渠道,以此来确保秦国的老百姓除了卖力地当统治者的耕战工具之外,没有任何出路(这段儿真不是我黑秦国,商君书里都写着呢)。
商君的变法很成功——
在商鞅变法之后,直到始皇帝一统天下,秦国再也没能出现任何一个靠得住的、本土籍贯的大臣。
因为本土的老百姓脑子都被阉割了——想要治国理政,全得靠‘进口’山东六国的人才……因此,以后历代秦国的丞相,几乎都不是本地人。
张仪,魏国人。
公孙衍,魏国人。
乐池,中山国人。
屈盖,国籍不详。
甘茂,楚国人。
魏冉,楚国人。
芈戎,楚国人。
范雎,魏国人。
蔡泽,燕国人。
吕不韦,卫国人。
王绾:国籍不详。
李斯,楚国人……
啧!
虽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大一统’,可谓功高盖世。
但是,秦国二世骤然而亡,或许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