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并不在这里,甚至不是阿克曼·科内特那篇论文是否真是全文剽窃,而是后半句。
从概率学上来讲,如果阿克曼只引用了一部分内容,就恰好碰到了人家暗戳戳留下的水印,那几率实在太低了。从两篇论文的内容对比来看,其概率应该还不到百分之十。
人应该不会这么倒霉吧?
所以这种隐藏在暗处的水印还有几处?
就很夸张的,在罗伯特·莱茵这条脸书发布之后,网页上这篇论文的下载量开始疯狂激增。
全世界一众平日里似乎都很忙的大数学家们似乎突然都同步闲了下来,加入到了一个找水印的游戏中去。
罗伯特·莱茵脸书的评论区也开始热闹起来。
甚至脸书上有学生吐槽,教授给他们安排了在这篇论文里找出全部水印的任务。
这就属于可以蹭的热度。
想要找水印总需要把论文都仔细看一遍吧?
看过论文之后总会有些印象吧?
这样下次要研究同类方向的时候,需要做引用肯定第一时间就会想起这篇论文吧?
甚至这篇论文还会激发不少人的兴趣,说不定就未来就投入到这个方向的研究之中呢?
毕竟现在人工智能可是个极为热门的方向。
所以这个时候李建高跟乔泽投稿的那篇论文就很重要了。
如果能赶在这波热度散去之前发布,大家也能来这篇论文上找水印嘛。
全新的论文,没有任何提示,更具挑战性。
所以期刊这边比在西林大学的课题组更希望能尽快把这篇新的论文尽快发表。
但审稿人却迟迟没给出意见,甚至催促的邮件都不回。
当压力再次来到汤姆森身上时,这位编辑懒得顾忌那么多了,直接拿起了电话。
“卢卡斯教授,三天前我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