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开始,愿意来探望他的人越来越少了。
那些曾经还帮他说话的人,都已经开始埋怨他怎么招惹到这种数学天才。
到了现在,在校园里讨论乔泽已经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只会在课题被卡,或者论文因为要求更为严格后被打回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那张年轻的脸庞,然后抱怨几句。但最受伤的依然是阿克曼·科内特。
因为对乔泽最多只能是抱怨,但骂起这位曾经的大佬教授,可是真的不遗余力。
就那么一点点内容,你特么不引用就硬抄?搞得大家都不好过你开心不?
行动力极强的年轻人甚至专门跑去砸过阿克曼·科内特公寓的玻璃。虽然报警后并没有抓到人,但这位勇者直接在推特上被封为了波恩的无名英雄。
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乔泽很远,但阿克曼·科内特很近。
当然,如果具体到個人,情况又有不同。
比如对于彼得·舒尔茨来说,几乎就没有受到这桩丑闻的影响。
只能说天才在哪里都是有特权的。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天才不会缺课题,有了更多权限的学术道德委员会也肯定不敢卡他的课题跟论文。毕竟他在24岁时就已经是w3级教授……
而且真要说起来,当年阿克曼·科内特出事的时候,彼得·舒尔茨正在克雷研究所做交流,远远的避开了这件烂事。
……
“嗨,彼得,知道吗?我昨天在酒吧听到一个笑话,简直太好笑了。”
来办公室的路上,彼得·舒尔茨正好碰上一位数学院的同事。
“哦?什么笑话?”彼得·舒尔茨耸了耸肩,配合着问了句。
不过跟乔泽一样,其实这位脑子里依然在思考着洛特·杜根跟他发来的那些东西。
数学的互动性跟交织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