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器设计之初的各项性能标准参照的可是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真的,当这个消息从华夏乱七八糟的诸多渠道传递到西方的时候,专门负责收集情报的那些工作人员,哪怕在物理学这块并不是专业的,都觉得这也太假了。
假到如果不是情报里出现了早就已经被通报需要重点关注的西林工大这個学校名,整理出这则情报的工作人员根本都懒得进行二次验证。
十多米的东西跟在地下蔓延几十公里轨道的对撞机相提并论,只能说华夏人是真的很富有想象力。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两岁的婴儿,能够跟泰森同台竞技,两人还能打平一样。
如果不是因为兰利最近换了一个主持人,真的,这种信息压根都不会上报。直接在初筛阶段就直接给pass掉了。
不然每天全世界都有海量的情报涌进来,各种核实工作能把特聘的专家们给累死。
等到这则消息经过了初期过滤之后,很快就摆到了相关的专家面前。通讯模式的进步也大大节省了时间,这种保密层级并不算高的消息来源,只需要通过网络视频就能进行咨询。
“这是在开玩笑吗?虽然说到了这个层级的物理的确需要一些水平才能分辨,但即便你把这个消息拿到哈佛、哥大、普林斯顿或者伯克利分校随便找一个学物理的本科生看看,他们也会告诉你,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没这种可能。
除非物理学有重大革新,我们的技术水平能飞速跃升。否则的话,你不如告诉我华夏人已经完成了小型核聚变技术,而且还是可控的。”
卡斯滕·赫格耐心看完这则不太完整的报告之后,放下了文件,直接给出了这番评价。
这位的确是真大佬,耶鲁大学的物理学终身教授,同时还是p5报告的副主席。曾参与过深地下中微子实验(dune)和南极中微子观测站icecube的扩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