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炸掉一颗星球,说起来很简单,但想要实施却很难。光是所需要的能量就超过了人类能量生产综合以及储存能力总和。所以了解跟操控行星级的物理过程是的确是件很有意思且难度极大的事情。
……
办公室里,乔泽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出的验证结果,虽然从理论上再次证明了q理论验证的正确性,但乔泽心情也不算好。
如果宇宙的光速经历了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也让整个宇宙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
真的,他对于q理论的推导,最初真的只是以数学为基础的。最初的聚焦点其实依然在微观层面。
比如交织性公式i()中引入的补偿因子这一数学调整项,是基于量子场论做的探讨。
他都没想到一帮人经过扩展之后,首先做的却是宏观的预测。不管是黑洞信息理论,还是不存在的宇宙星系,都脱胎于q理论的一系列推导。
本来他觉得通过q理论,已经找到了完成大统一的路径,但光速可变导致这个问题的难度再次几何级提升。
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的耦合常数在高能标下汇合,如果光速变化,意味着所有耦合常数的演化方程需要重构,才能让其在高能标下汇合,更别说这其中还涉及到了对称性的破缺过程。
包括乔泽之前所推导的量子蕴含理论也要进行重构。标注粒子在不同能量尺度下的行为,才能更准确的模拟引力的传递机制。简单来说,如果说之前乔泽有信心通过他的理论找到控制引力的方法,那么现在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最最麻烦的还是光速可变造成的对称性破缺。
众所周知,物理学家希望这个世界是对称的。因为对称性能极大的简化物理定律的数学表述。许多人甚至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本该就是简洁而优雅的。
但光速的变化击碎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