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但是这些经验丰富的将帅可以通过战争中的细节洞悉对方的谋算。
在女鲁欢率军抵达雷泽平原后,他对淮州军围攻宁陵的举动视而不见,坐视对方攻破这座边境关隘,继而摆出一副任由淮州军逼近的姿态。
由是观之,他必然不止有这一万兵马,否则他可以选择从容后撤,不会傻乎乎地留在原地等待淮州军创造一个包围圈。
如今在淮州军强势的压迫之下,景军的伏兵终于出现,意味着战场上不可预知的变化少了一项,萧望之面上古井不波,脑海中不由得浮现陆沉的面庞,随即暗暗赞了一声。
他在战车上观察着战场局势,景军的伏兵没有一窝蜂地乱冲,他们和那八千步卒一样展现出极其优秀的素质,在将官的指挥下从西北边抵临战场,然后有条不紊地兵分两路,一路朝向飞云军的侧翼,另一路直逼泰兴军的肋部。
宋世飞和康延孝作为带兵多年的沙场老将,此刻自然不需要萧望之耳提面命,在对方伏兵出现的刹那,他们便已经开始调整己方阵型。
飞云军和泰兴军各分出接近一半的兵力,就地以枪盾兵建立拦阻阵型,将敌人的伏兵挡在阵地以北。
战场规模再度扩大,两边此刻总计投入的兵力达到五万左右。
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萧望之依然可以看出最重要的关节。
景军伏兵加入之后,虽说飞云军和泰兴军没有出现慌乱,可是他们要分兵抵抗,导致对景军本阵的压制力度无法维持,原本已经岌岌可危的内圈景军顺势站稳,并且呈现出向外反推的趋势。
若要用最简洁的形容来描绘此刻的战场,大抵便是女鲁欢率领的步卒位于最里边,飞云、镇北和泰兴三军围着他们,景军的伏兵则在最外边的半圆上。
对于淮州军来说,现在是他们必须做出取舍的时刻。
萧望之缓缓舒出一口浊气,再度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