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岁的少年站在榻边,认真仔细地帮老人揉捏着双腿。
明亮的烛光下,少年唇边的毫毛清晰可见,虽然稚气仍在,但是隐约可见几分男子气度。
“这也是在军中学的?”
片刻过后,老人面带笑意地问着。
少年恭敬地说道:“回祖父,是的。”
老人有些满足又有些喟然地感慨道:“人老了,不中用了,在宫里站得时间一长,这双腿就像没有知觉一般。”
少年恳切地说道:“祖父身体康健,必能长命百岁。”
老人微微一笑,继而道:“老而不死是为贼,命数太长不一定是好事,倒是陛下真的令人扼腕。如果上苍能再给他十年时间,大齐必将重现盛世之景。”
语调中流露几分疲惫的伤感。
身为礼绝群僚的百官之首,他必须要时刻保持左相的仪容,这样人心才不会生乱,哪怕太子因为某些原因推迟了登基的时间,朝中依旧没有暗流涌动。
但他何尝不哀痛?
毕竟福清宫灵柩里那位天子,是他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一代明君。
用一个大不敬的说法,李端于他而言,无异于极其亲近的子侄。
虽说这十多年里纷争不少,但并不影响他对李端离去的悲伤之情。
只是他要顾虑大局,唯有在这夜深人静之时、私宅暗室之地,在他最疼爱的幼孙面前,他才能稍稍流露心中的沉郁之气。
李公绪手中动作不停,鼓起勇气问道:“祖父,不知当今储君有大行皇帝的几分心性?”
李道彦略显意外地看着他。
李公绪不禁低下头,讷讷道:“孙儿妄言君上,请祖父降罪。”
李道彦抬手轻拍他的手背,示意他在旁边圆凳上坐下,温言道:“出得你口,入得我耳,倒也无妨。看来在军中历练一番确有裨益,至少这胆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