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本行礼道谢,影响的只是这位嗣君的名望,若是她以太后之尊向陆沉行礼,那就是指控陆沉有不臣之心,要将这位年轻国侯逼上绝路。
其中分寸细节,说来不算复杂,但是能够冷静克制地想清楚,足见这位许太后深谙此道。
陆沉不禁有些同情旁边的李宗本。
当然,同情归同情,他们的交情还没好到那个份上,陆沉并不打算直接扛起这道雷。
如今的他有资格在这些事情上自行决定。
一念及此,他平静地说道:“回太后,臣觉得殿下所言有理,奉国中尉所为的最大影响并非他和臣之间的私怨,而是朝堂公义所在。再者大行皇帝宾天不久,殿下若是就此推翻大行皇帝的决定,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殿下?还请太后三思。”
言下之意,他原不原谅三皇子不重要,关键在于百官怎么看?
如果李宗本朝令夕改,岂不是会让世人觉得他是个不肖子孙?
李宗本低头看着地面,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许太后返身走回榻边,语气冷了下来:“既然太子与山阳侯都认为哀家的提议不妥当,哀家亦无话可说。”
陆沉保持着眼观鼻鼻观心的姿态。
他不会与许太后发生直接冲突,因为这是一笔得不偿失的买卖。
太后虽然不能干涉朝政,但她的地位太过超然,只要大齐国祚一日未断,她就是这片国土上最尊贵的妇人。
陆沉现在虽然不惧对方,可若是隔三差五被她念叨,对他未来在朝堂上的布局会有很恶劣的影响。
原因很简单,忠孝二字早已根植于绝大多数朝臣的心里,哪怕退一万步来说,他们不将忠孝之道当回事,也必然会在明面上坚定不移地支持。
当许太后的语气发生变化,意味她已经放弃这个不太现实的念想。
同时也意味着登基大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