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便是掌管大齐国库的景庆山,而后依次是新任礼部尚书胡景文、刑部尚书高焕、兵部尚书丁会和工部尚书朱衡。
在外人眼中,李适之和景庆山并无深交,仅限于处理朝政时的正常往来,所以此刻两人私下相见显得很是微妙,而且从他们彼此间的称呼便能看出,这两人的关系远非同朝为官那么简单。
落座之后,景庆山感慨道:“这一年多来,愚弟时常感念兄长的恩德,只可惜一直无法相见。”
自从李宗本登基之后,李适之和景庆山便再也没有私下相聚过,直到今时今日。
李适之微笑道:“新君登基,京中局势复杂,兼之家父尚未回乡,愚兄不敢轻举妄动。现今大局渐趋平稳,愚兄自信可以掌握水面下的力量,才让人去通知你来此地相见。”
景庆山望着中年男人清瘦的面庞,叹道:“兄长辛苦了。”
“欲承其重,必乏其身,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李适之气度从容,又打趣道:“倒是泰川你春风满面,不比当年啊。”
这句话瞬间勾起景庆山的回忆,他情真意切地说道:“回首当年,真是如堕梦中。十一年前兄长要将愚弟调入京城,那时候满心忐忑,唯恐有负兄长的厚望。从户部到吏部,再到人人避之不及的永嘉府尹,愚弟可谓是如履薄冰,有时候也难免会心生迷茫。直到那一夜,愚弟按照兄长的叮嘱,仅仅是发了几条命令,去了一趟荆国公府,后来便果真青云直上。兄长神机妙算,真乃当世奇才。”
李适之轻轻一笑。
京城叛乱一事,他全程都在谋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助推景庆山上位,而且一开始瞄准的就是户部尚书一职。
能否掌握国库,于他而言非常重要,这就是他在十一年前运用锦麟李氏的人脉,将景庆山从下面州府调来京中担任户部主事的用意。
此刻听到景庆山诚挚的言语,李适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