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明白这对君臣的盘算。
调许佐回京是天子、薛南亭和李适之都能接受的提议,尤其是在薛南亭对李适之不满的前提下,也只有许佐能在各方面压过李适之一头。
而让丁会接替许佐,以他和李适之几乎摆在明面上的一体关系,至少不会让定州变成陆沉的一言堂。
首先丁会可以牢牢把控定州各级官府,不让都督府强势插手,其次丁会只要握住粮草转运大权,便等于是握住边军的咽喉。
将丁会这颗钉子放在定州,可以有效地监督和制衡陆沉,避免武勋一家独大。
简而言之,这是此刻御书房内三人对中枢和边疆格局,一场心照不宣的退让与交换。
对于薛南亭来说,如果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他终究无法一直强行将李适之挡在中书之外。
许佐回京定然可以成为一柄涤荡朝中风气的神剑,也能成为薛南亭最得力的助手,毕竟在先帝朝时期,两人就互为臂助配合默契,而且这对大齐的未来是一件肉眼可见的好事。
只是这两项人事安排针对陆沉的意义比较明显,虽然谈不上如何苛待,难免会让陆沉心里不舒服。
薛南亭思考良久,最终在李宗本和李适之这对君臣关切的注视下,缓缓点了点头。
……
置身于宽敞明亮的端诚殿内,薛南亭双唇紧抿,脑海中不自觉地想起前天在御书房的场景。
从大局来看,无论谁是定州刺史,只要没有动陆沉的军权和边军将士的待遇,薛南亭都不需要心怀愧疚。
再者官场便是如此,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他身为左相必须做出取舍。
要么硬撑一段时间然后眼睁睁看着李适之拜相,要么同意对方的提议,用丁会接任定州刺史换许佐跨过那道槛进入中书。
但这终究有违当年薛南亭对陆沉的承诺,或许陆沉早已忘记,那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