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之依旧没有发现周遭有何古怪之处。
“众位卿家。”
李宗本手中握着李适之亲笔写就的奏章,面无表情地说道:“根据吏部考评的结果,计有二十四名各部官员为贪、怠、不谨之列,十九名官员为浮躁、才弱、无为之列,尔等可有异议?”
无人出声。
李宗本环视群臣,视线停留在李适之身上,望着这位不遗余力帮他出谋划策的臣子,他心中的疑虑渐渐打消。
不论李适之的初衷是否恰当,他没有见风使舵没有逃避责任,最终宁愿拼着得罪很多势力的后果,让这场京察有始有终,这显然是很有担当的表现。而且因为这次京察,李适之不可能继续操弄权柄,与诸多朝臣交恶也能防止他独揽大权一手遮天,这对于李宗本来说,其实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一念及此,他放缓语气道:“李尚书。”
“臣在。”
李适之应声出班。
李宗本淡然道:“关于这四十三名考评不合格的官员,吏部需要尽快拟定处置意见。”
“臣遵旨!”
李适之暗暗松了口气,他对天子的性情非常了解,通过这段简短的对答,他已经确定天子心中再无芥蒂。
这是他想要看见的局面,至于部分官员对他的愤恨,只能依靠时间来化解。
便在这时,一位身姿挺拔的官员出班道:“陛下,臣有本奏。”
李宗本循声望去,只见是御史台侍御史汪鼎。
他对此人印象较深,乃是先帝在京城叛乱后提拔的官员之一,因此温和地说道:“说来。”
汪鼎目不斜视,慨然道:“臣要弹劾吏部尚书李适之。”
李适之面上似古井不波,似乎对此早有意料。
李宗本则稍稍有些不自然,但也没有当众剥夺御史的职权,问道:“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