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但其实也是最适合他们的。
“谢谢周同志。”他们赶忙道谢。
见十几个村里人拿着竹篓子、剪刀过来,他们也把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东西,也给端上了。
周书瑜借了一把剪刀,一个竹筐子,跟着一起进了田里。
他们剪的成熟番茄,足足有十个半人高的竹篓子。
别说大队长了,村里的那些人都一个个看得眼睛都热了。
因为这几天要收番茄,而且又是实验田,所以他们早就去公社借了大称过来。
一个个筐子搬上去,称了下具体重量,然后再记录到本子上。
最后的总数把他们都下了跳。
“七百二十一斤!”
“我的天呀,这可比我们种到把这些番茄都拔掉,收成还多了几十斤呢。”有婶子忍不住地感叹。
边上的人连忙跟着点头,“对对对!而且这还没有结束呢,你们看到没,那枝头还挂着拳头大的青果子,还有鸡蛋大小的,花也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番茄还能涨,只要按照上一次的成熟周期的话,肯定是能再收获一轮这么多的重量。”
“那产量不是比翻一倍还要多了?!要是我们能有这个肥料的话,那以后的粮食是不是也能翻一倍的产量?”有人激动地问了句。
但他们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所有人立刻把视线都望向了周书瑜。
周书瑜讪讪地摸了下鼻子,“照理来说,是都能够增加产量,缩短成熟周期,但每种农作物也会有不同,具体应用到每个农作物上,能被吸收多少、涨多少也是要再经过下一轮的实验。”
“那马上就要夏种了,秋天就都能知道了。”
那些村民强压下激动,一脸期盼地看着周书瑜。
周书瑜直接拿了个番茄,去边上的水桶里洗了洗,直接就那么生吃了口。
“嗯,这味道也还不错,跟市面上卖的番茄没有什么区别。”她满意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