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边的考舍中。
关于四州会试上榜者的名单,也是统计出来了,即将发布。
和乡试不一样,会试的考卷,四州所用的都是相同的。
结果也显而易见,淮州和麟州的考生,上榜者远远要多于虞州和青州。
“确认没有问题的话,这名单就尽快上报给安国公吧,这些可都是未来我朝的栋梁之才。”左良伦又回到了襄阳,他本想说“我大宋”的,最后还是改为了我朝,旋即又说道:“不知前方的战事如何了,这之后殿试,该由安国公主持的。”
“上一次传回来的捷报是崇州大胜,下面就是进京勤王的,应该还没这么快。”耿松甫道。
“当务之急还是先放榜吧,学子们估计都等着急了。”主考官陈修道。
耿松甫笑道:“真没想到,这次的会元郭宁,在之前的乡试中,只是淮州乡试甲等第六名,反倒是之前襄阳乡试的甲等第一名的孙城,现在跌到了第八名,这在淮州报考的学子,还是要更强一些啊。”
会试第一名便被称为会元。
不过这种事也很正常。
就在几人议论之时,一名批阅考卷的官员从外间笑着走了进来,说道:“喜事,大喜事,耿大人、左大人、陈大人,快快出去接旨,朝廷的天使到了。”
耿松甫、左良伦、陈修三人都是一愣,不知这喜从何来。
待仔细一问,得知是前方打了大胜仗,逆贼芦盛、楚衍覆灭,安国公晋封为魏王时,他们隐约间猜到了什么,赶忙出去接旨。
一刻钟后。
耿松甫、左良伦、陈修捧着圣旨,目光都是呆呆的。
耿松甫居然被封为了中书令,统辖六部。
要知道,中书省的中书令,也被称为丞相。
之前的徐国忠、芦盛,都是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