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感慨道。
他忽然间心有所感,顺着窗户向外看去。
明明是在屋中,却如同在山顶一般,一览众山小。举目四望,竟然能将整座长安城尽收眼底,那吞云吐雾的巨型房子,还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以及穿梭在城市中的车水马龙,无不让范仲淹感到震撼。
这就是传说中的盛唐气象吗?怪不得能够养出这样豪放不羁的诗人啊……
其实他想差了……李白这样豪放的诗人可不是工业养出来的,而是盛唐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还有那举世无双的国力,以及天下无敌的睥睨之势,这些缺一不可。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这些理想与期许,也在塑造着他的文风。
李白只有一个,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上千年出了诗仙太白,下千年出了苏轼苏东坡,两个以豪放旷达著称的文人。
只是庆历六年的苏轼年纪尚小,刚刚到垂髫之年,还要等到嘉佑二年进士及第,才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说起嘉佑二年的进士科,那可真是龙争虎斗。主考官是写下《醉翁亭记》的欧阳修,选拔出的人才有唐宋八大家之三的苏轼、苏辙。还有程颢、程颐,也就是杨时程门立雪求见的二位大家。还有横渠先生张载——就是穿越必抄的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的版权人。
死亡之组了可以说是。
“说起豪放不羁,你们大汴……你们宋朝也有一个。”李清本想说大汴朝,但在范仲淹的面前还是生生住了嘴:“等过几年去了神宗朝,我带你和苏辙一起捞苏轼。”
“捞苏轼?”范仲淹敏锐地抓住了问题的重点:“为何要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