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众将士们纷纷跪在地上应道。
在宣布一系列命令后,赵匡胤率领军队,班师回朝。
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不久前即谣传“点检作天子”,再加上现成的黄袍预备、禅位诏书的事先草拟、还有赵匡胤母亲之言:“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再加上即位之后,赵匡胤斩封邱的守门官,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等史料来看,陈桥兵变必然是一起早有预谋的军事政变。
而正因赵匡胤注意严肃军纪,一回开封就下令军队各归兵营,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五代改朝换代时出现的那种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
在赵匡胤发动政变黄袍加身的时候,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如石守信、王审奇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铁打的好哥们儿。知道他兵变了,本着帮亲不帮理,再加上想捞从龙之功的心思,当即便打开城门接应。
走在城门的时候,赵匡胤再度宣布,进京之后必须秋毫无犯,违令者立斩不赦。众军早在军官们的约束之下,知道了新皇帝八成是要找个人立威,以杀鸡儆猴,是以都小心谨慎地约束着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让自己成为那只只因。
赵匡胤毕竟也是从五代时期过来的,兵变之后,军队都是什么纪律,他可比谁都清楚。而且五代皇帝都知道军队的重要性,为了稳定军心,很多人都会纵兵劫掠,来收士兵的心。
自古以来就有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说法。从古到今无论中外,军纪好的军队才是凤毛麟角……
但出生的军队却各有各的花样。
赵匡胤当然们儿清,靠大头兵取天下,却不能靠大头兵治理天下。需要他去拉拢的,不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