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禧的动作很快,仅仅用了十四天,就把永乐城给修筑完毕。
他还有一个在华夏科学史上有一点小名气的助手,名字叫做沈括——就是那个修编《梦溪笔谈》的。
修建城池,肯定要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所以徐禧与沈括商议修筑砦,堡各六个。大砦周长九百步,小的五百步,大堡二百步,小的百步,用工二十三万人次。在永乐城修建完毕之后,徐禧、沈括、李舜举等人回到米脂。
回到米脂的第二天,西夏的先头部队便赶到了永乐城。由于只有几千骑兵,所以他们并没有忙着攻城,而是查看周围的地形与地势,还有宋军修建的城寨。
徐禧听闻这件事情之后,立刻从米脂出发,打算亲自去永乐城看一个究竟。
在他出发之前,有人劝说他,说他的职责只是修筑城堡,而抵御敌人这种事情,不是他的活儿。
但徐禧就属于什么呢,就属于那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人。通俗来说就是……一只公鸡要下蛋,不是他活儿啊,他要干。
说起来,徐禧本人并不出名,但徐禧的小舅子,是宋朝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黄”,黄庭坚。
满脑子都是立功的徐禧并没有听从旁人的意见,而是一意孤行,与舜举、李稷一起前行,出发前往永乐城,留下沈括一人在米脂驻守。
但是在此之前,种谔认为永乐城距银州原城址不远,三面绝崖又没有水源,力谏说在永乐筑城必然失败。
种谔这个人,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鲁智深当年做提辖的时候,就是在老种经略相公的麾下。
听了种谔的话,徐禧怒然变色,对种谔说道:“你这武夫特么是不是找死?敢坏本官的大事?”
种谔冷笑着表示:“永乐城之事必然失败,败了也难逃一死,我不服从你的命令还是死;在这里死,总比特么丧师辱国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