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是一瞬间的犹豫,随即一咬牙,应下了常挽月的条件。
常挽月又大声喊道:“其他人还有要辞工的吗?”
其他村民很坚定,都决心跟着司家干。
毕竟司家掌管着石楠村,又在青州府有关系。
“好!”常挽月朗声应道。
随后,吩咐老吴:“吩咐下去,今日所有坚定留下来跟着司家干的,每户发放两石米,五斤猪肉,和两斤鸡蛋,做为立冬补贴!”
老吴点头应下,立马安排着去办了。
“多谢司夫人!”
“多谢司夫人!”
留下来干活的村民更有劲头了,恨不能住在地里。
所有决定跟着莫氏走的,都傻眼了。
两石米,五斤猪肉,外加两斤鸡蛋,可是他们过逢年过节才敢想的啊!
但是应都应了,也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莫氏夫妻二人却不以为然,有女婿的粮食铺子,将来想吃什么没有?
解决了地里的纷争,常挽月又去了看了学堂改造进度。
学堂经过一番改造,已初具雏形。
“开设学堂怕是也没多少人来。我们老一辈,都这么过来了......”
常挽月查看学堂的时候,就听路过的老人说了这么一句。
常挽月认识他,老人姓高,年近七十,白发苍苍,面色黝黑,在石楠村住了几十年了。
“因为你们老一辈都这么过来了,就要扼杀年轻人求学的欲望?”常挽月不经意地回了一句。
本来,常挽月只想发泄心中的想法,也没多想跟高老伯多说上几句话的。
“不过,你能做到这般,已是不容易。”高老伯忽然停下脚步,感慨道。
常挽月叹:“能听到您这句话,也实属不易。”
高老伯没再说什么,拄着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