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和重组,很多人物也进行了明显的象征化。
比如影片中的这个康天明,他所代表的,其实是老一代的华国相机制造的匠人,
而康陶代表的,是新时代的科技匠人。
李晨把两代人的命运和使命,拧在一个家庭中。
另外,两个时空的时间故事线,在整个影片中其实是不断地交错穿插,最终才串联成一个完整故事的,
这种手法诺兰最喜欢用了,能让一个可能原本可能很平淡的故事,变得更有悬念感,同时也多了些历史的厚重和饱满感。
这样的改编,如果作为纪实的人物传记片来说,肯定是不合格的,
但如果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或者说一部关于弘扬科研匠心精神的电影,它又能算是不错的小众精品。
至少大部分人都能看得下去,在最后的高潮情节,那段群像和音乐响起的时候,也绝对能燃得起来。
而且李晨显然文青病,其实挺重的,
这种文青病,恰到好处地让这个故事,多了点令人回味的东西。
同时整部片子的摄影、美术、灯光、道具等等,每一项基本都做到了极致,
比如重新成立了磐龙光学厂的时候,康陶在造光刻机的画面,都是在大唐重工光刻机制部门现场取景,镜头里面的设备一看就知道非常真实、专业和高端。
随着影片落下帷幕,张晴才转头看向康驰,有些忐忑地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看自己的故事,肯定多少戴了点有色眼镜,硬要说的话……虽然有点文艺片的感觉,但总体还算是节奏不错的商业片,另外说实话,这改编的幅度比我想象中更大。”
“嗯……觉得哪里没改好吗?”
“那倒也没有,就是康天明的角色,估计会让我爸一脸懵逼,怀疑人生……”
“哈哈,这确实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