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便宜点卖给我吧,您好早点收摊,咱俩都实惠是不?”
……
一段独角戏,以她喜滋滋的用三块钱买到10个馒头而收尾。
小品本身没什么转折,但是很平滑,很顺。
所以,尽管看不到戏剧冲突,却能够看到生活。
“啪啪啪!”
苏淮轻轻鼓掌,点头认可的她的演技。
“不错,很有生活,细节充实准确,看得出来你是用功学习了。”
“那你看!”
她是真不能夸,一夸就嘚瑟。
于是苏淮马上给了她一个打击:“但是……表演太套路化,表情缺乏层次感,整体上非常表浅。”
“什么呀?您买过馒头吗?大资本家!”
她马上就不乐意了。
苏淮只在高管面前展现威严,跟男女艺人都很亲近,这丫头观察过几次之后就彻底不怕他了。
此时,苏淮当然也不会用权威去压制她,而是贴脸开大。
“来来,咱们讲讲你刚刚表演的细节——你看到馒头的时候,有一个咽口水的动作,对吧?
我知道你是想体现人物很饿,但是这个细节是不是孤零零的很突兀?
如果她真的很饿,前面走路的时候就应该更匆促一些。
如果她真的很饿,讲价时会不会如此从容且嘴碎?
如果她真的很饿,后面馒头到手的时候,那是不是应该迫不及待的拿出一个咬上一口?
所以你刻意添加了一个咽口水的动作,把人物的行动逻辑立住了吗?
并没有,反而一看就是在演。
另外,从人物的整体设计上来讲,打工妹是不会在早市将要收摊时再去买便宜馒头的,影响上工。
你都不如表演一个刚刚收工的夜场陪酒女孩,为了给家人治病,省吃俭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