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与龙山遥遥相望。
一眼望去,秀丽幽静、苍翠肃穆、充满灵气。
置身于此,惠能完全忘记了一路的躲避追杀,虔诚、庄严之感油然而生,直奔天露山石门,如同激情满怀地投入亲人温暖的怀抱。
石门不大,坐北面南,在深黛苍绿的古柏映衬下,石门显得素雅古朴又悠远孤傲,仿佛在静静地向世人诉说虚幻飘渺的华夏神话。
踏进石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株奇特的金莲树。
惠能虔诚地向金莲树拜了三拜,意味深长地介绍开来:“此树当地人叫‘观音莲’,是观音用手中静瓶之圣水滋润长成,树龄长达五千多年,高约6米,下围3余米……”
惠能在惊叹之余,抬头仰望,只见枝繁叶茂苍翠,成群喜鹊在枝丫间欢快和鸣。
站在五千多年圣树下,惠能有如徜徉于悠久厚重的中华文明长河洗涤心灵,肃然起敬之感油然而生。这一切,无不显得古朴庄重,彰显中华文明之厚重。
如果说,这株奇特的金莲彰显着华夏文明的悠久厚重,那么,石门和龙山却浓缩了炎黄子孙对先祖的虔诚与守望,它们仿佛在告慰祖先:久别的游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令人痛心的是,已贵为禅宗六祖的游子,至今仍忍辱负重,遭同门师兄弟追杀而四处逃循……
伫立在天露山石门前,惠能举头仰望,忽见有一座山势峻峭,怪石嵯峨,林木特别蓊翳的大山映入眼帘。半山腰有一条小溪好似玉带,蜿蜒曲折,迂回在半山沟壑之中。
半山岭下的坡地犹如和尚打坐垫膝的蒲团;四周点缀着许多圆形的大小石头,颇像和尚佩带的串串佛珠;山体形状扁中带圆,形似寺庙中的木鱼。
还有,半山腰处状如八卦,更像一卷打开的经书;山顶之上,烟雾缭绕,时隐时现,如若重霄九天。
“天公造物,这里缘何有如此重的佛气?”惠能越看越觉得好像在那里见过,越看越觉得十分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