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到了姜衡所作所为,又觉得姜衡也不差。
这两兄弟,姜殊爽朗豪迈,姜衡内敛深沉,却都是当世之人杰。
姜殊忙谦虚了几句,又向陈璋讨教领兵打仗之事。
“论带兵打仗,我不及杨安、徐恭。”陈璋摆了摆手,“你既回来了,就多向杨安请教才是。有他支持,你想打哪里都容易。”
“徐恭带兵出海,就一去不复返,我这个大夏国大将军,险些就成了光棍大将军。”陈璋慨然笑道,“总算你爹讲义气,说服岭南将军徐康留下助我练兵,不然我可为难了。但徐康已经准备启程回国了,我也不能强留。”
“你们要和徐恭打埃及,就速战速决,打完了让徐恭回大夏……来往欧洲、南美的航道,还要请他护航呢!”
姜殊恭敬地聆听教诲,而后说道:“可徐恭将军是朝廷封的大湾指挥使,他打完了埃及,也该回国了吧?”
陈璋不在意地说:“朝廷封的大湾指挥使?我还拜他为大湾海军元帅呢,放着大夏大好前程,何必回来大湾小小的地方?我这次来,就把他的家眷都接走。朝廷有徐康的岭南水师、施伦的扶桑水师,也足够了。”
说着,微微一笑:“徐恭未必想回来,朝廷也未必想他回来。”
毕竟,他们都是名字落在大夏建国纲要上的乱臣贼子。
姜殊听到陈璋漫不经心地提起朝廷,仿佛在他眼中,“乱臣贼子”的骂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心中感慨,陈璋说话这样直接、百无禁忌,是因为有这个实力。
从前他还是锦衣卫指挥使时,只怕就是背后无人处,提起皇帝和朝廷也是恭恭敬敬的。
这才是真正的陈璋,从前别人口中那个忠心耿耿的锦衣卫指挥使陈大人才是假象!
但这样豪迈不羁的陈璋却令姜殊从心底里羡慕,像他父亲那样什么都想顾全,实在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