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一个极其尴尬的现实——这些对康养项目趋之若鹜的投资方,几乎没有一家能够满足方案中最核心的那个“硬性条件”:必须具备医药或大健康背景,并能够长期、稳定地为对口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资源药品、设备赞助。
这些大健康集团、养老地产商,他们的主营业务是地产开发、酒店管理、健康服务,与药品生产、医疗器械制造八竿子打不着。
让他们额外承担起对乡镇医院的长期帮扶责任,不仅超出了他们的业务范畴,更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持续性投入,他们自然是百般推诿,不愿接受。
招商局第一会议室内,李若男正襟危坐在主位,看着下面准备来投资的各大企业代表,眉毛拧成一团。
“李局长,我们是真心实意想来投资的,您看,我们计划投资五个亿,打造一个五星级的康养度假村,每年能给县里带来多少税收和就业?至于那个医疗赞助……我们确实不专业啊。
要不这样,我们可以在投资额上再追加一千万,或者每年额外拿出一笔钱,由县里统一采购药品,您看行不行?”
一位来自沪上市的健康集团副总,苦口婆心地劝说着。
“是啊,李局,我们是搞养老地产的,对医疗这块真不懂。
让我们赞助药品器械,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我们可以在社区建设、解决老人就业方面多做贡献嘛!”
另一家养老产业公司的老总也连连叫苦。
面对这些投资方的变通提议,李若男虽然理解他们的难处,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坚定地摇了头。
“各位老总,非常感谢你们对江峰县的青睐和投资热情。”
她的语气诚恳,但态度却异常坚决说道:
“但我们这次招商的核心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引进资金,发展康养产业,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县广大农村地区老百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