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也没花多少,大头就是流片费用。
再就是代工费和生产线费用。
这些费用全部加起来,就是总成本,生产得越多,摊薄的成本越低。
正如威廉姆斯计算的那样,生产一百万枚p1芯片,摊薄下来一枚p1芯片要30元的成本,比买高通的电源管理芯片还贵50%!
可生产一千万枚p1芯片,摊薄下来一枚p1芯片只要5元,只有高通给王逸最低价的四分之一。
若是直接生产一亿枚p1芯片,摊薄下来一枚p1芯片的成本就只有1元了。
没错,就是这么便宜。
毕竟成本只有几毛钱的东西。
这便是自研的威力。
像是北斗终端芯片,最初咱们做不了,外国卖1000人民币一颗。
等我们量产出第一代自研的终端芯片,外国企业就把价格降到了500元一颗。
等我们量产出第二代自研芯片后,外国企业再度降价到200元。
接着100元,50元……
几代之后,国产终端芯片全面追赶上了外企芯片,他们就把价格降到了6元。
没错,当年1000元的终端芯片,后来只要6元,还求着我们买。
毕竟他们的研发成本早就摊薄了,如今总成本也就几毛钱,别说卖六块,卖一块都有得赚!
芯片这个东西就是这么特殊,物料成本很低,关键看研发成本和产量!
同样,快充芯片c1和智能家居soc芯片h1,都是差不多的价格。
若是量产一亿颗,摊薄下来每颗的成本只要1元!
王逸很想直接整上1亿颗,可也得计算下能不能吃得下。
念此,王逸开始细细盘算。
快冲芯片c1和电源管理芯片p1的需求量,都得看接下来星逸手机、星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