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感激她的心意,命人好生招待吴家。
有这么多人前来,杨老头和李氏的丧事办得隆重体面。
待老两口下葬后,江宁才有多余的心思坐下来跟三房商量事情。
她盯着杨老三和周氏,沉吟道:“如今阿爹阿娘不在了,也不需要你们留在村里尽孝,若是想跟着我们走也成,到京城或者府城安家,我让人给你们安排。”
若是之前,夫妻二人听到这话必定欣喜若狂,想都不想就答应,但自从上回遇到海隅地龙翻身,周氏不敢脑子一热瞎拍板,且他们还记得杨老头和李氏说过的话。
当下杨老三就摇头,“大嫂,你的好意我们心领的,但我们的根在村里,即便阿爹阿娘不在我们也得守着,再说了,跟你们出去我们也没有养活自己的本事,还不如老老实实待在村里。
就是来贵,他好不容易考上秀才,我们也没什么见识,不知道怎么帮他才好。”
江宁了然颔首,“来贵的事情你们不用操心,回头我去一趟书院跟先生打听看看,若是他能力可以,就让他去衢州书院待几年,考中举人后再去京城,我来安排,不过他也老大不小了,等孝期过了也该说亲了。”
周氏迫不及待道:“大嫂,我们信你,你给他说亲吧!”
他们可是见了拖家带口回村的杨富贵,娶的婆娘不仅大方得体还特别会来事,什么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连杨老二那样死脑筋且自私的人她都能对付,还让杨老二不停地夸赞,是个能人。
扪心自问,他们没有本事给儿子找这么能干的婆娘。
江宁一听,乐了,好吧!这一个两个都指着她做主,她就再操心一回吧!
时光匆匆,转眼又过了一年,她那些种子全都大丰收,庄稼和亩产数据也在第一时间呈到皇帝面前,有了这些庄稼,齐国百姓可以彻底摆脱饥荒,即便是贫困偏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