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就算是成功收取了洛阳,世人还是会说:瞧,桓温还是离不开他的儿子。
郗超侍奉桓温多年,当然明白他的想法,知道自己不可能劝他回心转意,但还是提醒道:
“楚公,攻取洛阳不难,如何守住洛阳才是难事。”
桓温并非不知道,占据洛阳,等同于直面虞国与燕国的危险。
河东自不必多说,而燕国,以他们的骑兵速度,不出四天就能从邺城奔赴洛阳。
北魏末年,尔朱联军败于邺城城外的韩陵山,斛斯椿只用了四天时间,率领部众提前一步赶回了洛阳,血洗尔朱氏,为高欢献上了城池。
当然,这一段故事桓温并不知晓,但他清楚,如果燕国要攻打洛阳,苻健肯定乐意给慕容氏借道。
可桓温并没有放在心上,他道:
“慕容恪享有盛名,但我听说他以五万精骑交手冉闵一万步卒,十战十败,最后实在束手无策,只得想了一个笨办法,让五千精骑以性命去拖住魏兵,方能取得胜利。
“以众凌寡,魏兵甚至食不果腹,居然打出这样的仗来,慕容恪有名无实,并非我的对手。”
倒也不怪桓温小瞧了慕容恪,那一战,打得实在丑陋。
至于苻健、苻雄兄弟二人,桓温倒是知道,他们兄弟,一个领军五万,却奈何不了区区一座城池。
另一个甚至被桓熙带着一群没有进行过整编,临时接手的匈奴人迎头痛击,狼狈而走。
桓温一想到自己北伐,将要面对这种对手,不由感慨道:
“北境无英雄,遂使小儿辈(桓熙)成名。”
毕竟他桓温凭着一万精兵就能灭亡成汉,如今早已准备了五万精锐步骑,就等着夏秋之际出兵北伐,按理说,就应该横扫中原,如今只是把目标放在许、洛,已经算是在求稳了。
然而桓温并不清楚,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