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眷知道兄长的性子,也不再强求,只得叮嘱亲卫看好了他,不许他自尽,随即领着群臣前去迎接拓跋寔君,准备在拓跋寔君面前为兄长求情。
出乎意料的是,拓跋寔君在得知拓跋什翼犍已死,慕容英领着拓跋寔、拓跋翰逃走,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并没有怪罪刘库仁。
倒不是在乎他们之间表兄弟的情谊。
毕竟拓跋寔君在入主盛乐宫后,下达的第一条命令是派人追击慕容英母子,不论生死。
而是因为刘库仁是独孤部的首领,若是将他杀死,只怕独孤部不会善罢甘休。
况且,这位表兄的忠直,也是拓跋寔君所赞许的。
他自己忤逆不孝,但如今执掌大权,地位发生了变化,当然希望臣子们侍奉自己,都能以刘库仁为榜样。
盛乐城北,慕容英带着两个儿子与自己陪嫁过来的数十名忠心耿耿的随从逃出了城池。
看着慕容英指使十多名随从向东而去,而自己一行人却要向西,拓跋寔疑惑道:
“母后,舅家在东,何以我们要背道而驰,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好不容易逃出了盛乐城,当然应该要往燕国请求援兵,重新夺回王位,这也是为何慕容英走得果断的原因。
留在盛乐宫中,陷落拓跋寔君之手,慕容英或许还能幸存,被庶子收入房中,但拓跋寔、拓跋翰兄弟则必死无疑。
慕容英无奈解释道:
“连寔儿都知道我们母子应该去往燕国求援,拓跋寔君又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拓跋寔才十岁,拓跋翰也只有八岁,二人虽然也会骑马,但是速度快不起来,也经不起颠簸,真要直接向东走,必定会被拓跋寔君的骑兵给追上。
因此慕容英才会分出十几名随从,让他们把追兵引向前往燕国的方向,而自己则带着他们走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