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早已回到了长安,桓熙入城后,便迫不及待的直奔尚书台,前去寻他。
厢房内,王猛暖了一壶酒,恭候多时。
桓熙小酌一杯,而后说道:
“如今国库空虚,就不要再安排凉州民众以工代赈,少干点活,省些力气,也能少吃些粮食。
“等到春耕时,再为田间的劳力提供充足的食物。
“先生务必告诫各地长官,节省开支,不是让他们一毛不拔,倘若谁的治下饿死了人,我必定要在事后追究他的责任,严惩不贷。”
在如今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以工代赈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
要想让人干活,就得让人吃饱肚子,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如果是财政富裕的时候,倒是可以推行以工代赈,毕竟只要管饭,就能得到充足的劳动力,趁此机会可以推动基建工程的建设。
但梁国的财政情况摆在眼前,桓熙只能尽可能的节省开支,在灾区搭设粥棚,施舍些米粥,保证百姓不被饿死即可。
王猛点头应是,转而说道:
“臣离开洛阳时,楚公寄言,希望梁公能够经略弘农。”
桓熙对此可谓是焦头烂额,如果能够选择,桓熙自然是希望能够继续依托潼关、高王两处险隘,稳固东面防线,而后经由河套地区,在北方与苻建争夺代国的控制权。
当然,桓熙也能理解桓温的苦衷。
洛阳北有虞国、燕国,东面的兖州如今也被姚襄占据,荀羡在秋收之后已经与他置换了领地,退往淮南。
如果没有桓熙在弘农郡布置重兵策应,桓温又怎能放心经营洛阳。
“家父有言在先,我若置之不理,必会招人非议,认为桓某忤逆不孝。
“罢了,这世上哪有事事称心如意的说法。
“我自会写信给父亲,答应他在冰雪消融以后,向弘农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