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216 难舍离情

216 难舍离情(2 / 5)

谢氏,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而被迫自尽,又将此事泄露出去,造成桓、谢两家关系破裂的谢安,也将会是整个陈郡谢氏的罪人。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正月初三,清晨。

谢弈、谢安兄弟带着家人离开建康,而那些跟在谢安身边,由他悉心调教的子侄辈们,也一并追随叔父前往关中,继续受其教导。

其中就包含了封、胡、羯、末之中的封儿谢韶、胡儿谢朗、末儿谢琰,至于羯儿谢玄,如今就在关中。

当然,谢安之子谢琰年仅三岁,如今还没有封、胡、羯、末的说法。

谢弈、谢安在建康交友广泛,但是今日离别,前来送行之人,除了谢万、谢石、谢铁三位手足兄弟以及他们的家眷之外,并没有多少故友前来送行。

可见谢安推辞朝廷的征辟,而响应桓熙的号召,实在大失人望。

为数不多的送行之人当中,有一人却很特殊,正是会稽王司马昱的谋主,屡屡为朝廷对抗桓温建言献策的王坦之。

“谢某出仕梁国,世人毁我,不曾想,文度(王坦之)今日能来送我。”

谢安对此颇为感慨,天下人都知道王坦之对桓家的态度。

当初王坦之在桓温幕府任职时,桓温想要为儿子求娶王坦之的女儿,却遭到王坦之的拒绝,来到建康以后,更是旗帜鲜明的站到了桓家的对立面。

很显然,在那么多心向晋室的故友与谢安割席绝交之后,王坦之能来,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二人站在凉亭里,王坦之神情复杂的看着谢安,叹息道:

“我知道,安石并非趋炎附势之徒,此番前往长安,必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谢安依旧没有解释,但王坦之大致有所猜测,谢安必定是受到了桓熙的胁迫,才甘愿背负骂名,违心前往长安。

桓熙不是他的父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