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320 援军将至

320 援军将至(2 / 4)

威胁,三万河西鲜卑便可东出,驰援河东战场。

慕容恪当然知道桓熙是在固守营寨以待援。

自十二万燕虞联军压上来后,由于桓熙的梁军主力无法出寨,不能保护正在施工的民夫,因此桓熙早已下令停止建设,民夫们分别转移至各县。

由于梁国奉行的均田制度,桓熙从关西征召而来的数万民夫,实际上就是州郡兵。

梁国的政令明文规定,但凡授田的成年男丁,每年都得在农闲时,抽出部分时间接受军事训练。

虽然每年的操训时间有限,但是胜在一门心思演练守城,倒也能够依托城墙进行防御。

这也是慕容恪无法放任桓熙的营寨不管,前往收复失地的原因。

就如同苻坚明知匈奴、鲜卑的妇孺就在高平川,却被拖在了银川城下。

分兵多了,看不住梁军大营,分得少了,又夺不下城池。

燕军大营,帅帐内,慕容恪的视线扫过麾下众将,吕婆楼也在其中。

吕婆楼是虞国一方的代表,如今常驻燕营,参与决策,作为慕容恪与李威沟通的桥梁。

慕容恪收回目光,沉声道:

“诸位,估算时日,桓熙的援军即将抵达河东。

“大战一触即发,由今日始,自当晓谕三军,务必让麾下的儿郎做好与梁人决战的准备。”

帐内众人,神色各异。

有人闻战而喜,有人面露忧虑。

但没有人敢于对慕容恪的军令说不,众将齐声应诺。

实际上,慕容恪也在等待桓熙的援军抵达,对于他来说,这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毕竟援军不来,以桓熙谨慎的性格,就不会出营与他交战。

而桓熙并不缺粮草。

从慕容恪在蓟县得到桓熙入侵河东的消息,再到赶来河东参加这种大战,期间所花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