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330 旗鼓相当

330 旗鼓相当(2 / 4)

而关陇突骑,几乎都是桓熙从前凉将士中挑选出来,这一万骑兵,便是当年前凉以一隅之地,面对后赵的侵略而不屈不饶的底气。

前方的燕军逐渐不支,鲜于亮倒也没有方寸大乱,虽然地形限制,将士们不能一拥而上,发挥人数上的优势。

可这份优势毕竟存在,前后方的将士可以交替作战,而桓熙却难以投入援兵,他还得留心慕容恪在其他方向仰攻土丘。

慕容恪不动,桓熙自然也不能轻举妄动。

坡道上的厮杀从破晓时分,一直持续到天色大亮,燕军占据人数的优势,而梁军占据地形与装备的优势,一时间,谁也不能将对方彻底驱离。

实际上,五千关陇突骑之所以能够压制住燕军一万精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装备上的优势。

燕军精骑固然称得上是装备精良,可桓熙在装备生产上普及灌钢法,一般将士的甲胄、刀枪,虽不曾千锤百炼,但其品质也要远超同等级的燕军。

正在坡下远远观望的慕容恪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由皱起了眉头,暗自寻思道:

‘我听闻桓熙早些年从一名匠人手中获得一道新法,可以缩减制钢的成本,如今观其将士甲仗之坚利,足以见得此言非虚。’

桓熙在装备生产上,废弃炒钢法,改为采用新法,也就是灌钢法,这一消息并非秘闻。

将士们上手新装备后,便能很快察觉到与老旧装备的区别,梁军战兵足有五万五千人,这么多张嘴,怎么可能不会走漏消息。

只不过灌钢法的工序却被桓熙严格保密,慕容恪甚至只知道桓熙采用了新法炼钢,却不知道灌钢法的名字。

桓温曾经也向桓熙索求过灌钢法,他曾与梁国的重甲步兵一同作战,深知梁国将士装备之精。

哪怕桓熙南下为祖母孔宪奔丧时,桓温也曾旧事重提,但是都被桓熙敷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