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367 升平元年

367 升平元年(1 / 4)

时下,关西的市井之中,最为人所热议的话题,已经是桓熙依王猛之请,诏令各郡太守推荐人才一事。

桓熙也在一次酒后,不慎失言,声称部堂高官,必起于地方推荐,接受吏部考核。

只有经由这种途经入仕的,才能在未来身居高位。

此话一出,关西各县太守的府邸,可谓门庭若市。

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哪还愿意走九品中正制步入仕途,自然是要为了应试的名额争破脑袋。

实际上,桓熙急着做这件事情,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加强自己对地方的控制。

只有有求于人的时候,才会乖乖受制于人。

各郡太守掌握推荐权,士族为了抢夺名额,必将争相示好于他们。

就算族中子弟今年选不上,还能等明年,总不敢得罪了当地太守,断了子弟们的前程。

因此,他们必然会积极地配合太守施政。

桓熙并不担心地方官员们因此坐大,没有兵权,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

真要有人成为了地方上的土皇帝,桓熙只需派遣一名将领兴师问罪,前一秒还在与太守沆瀣一气的士族,后一秒就会自发将他绑了,送来长安治罪。

况且,能够官拜一郡太守的,基本都是桓熙能够信任的人,也不存在这种可能。

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此举固然能够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增加太守们在治下的权威,但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

太守们如果不能守住底线,很容易沦陷在士族的糖衣炮弹之下。

但桓熙对此并不在意,大不了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次运动式的反腐。

‘贪吧,有胆子就尽管贪,等到最后抄家灭门,还不都是进了我的口袋!’

桓熙注视着酒宴上的群臣,心中暗道。

此时,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