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382 战备工作

382 战备工作(3 / 4)

方取得胜利。

而国力不济的一方,则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迫退兵,或者急于求战,给到对方取胜的机会。

譬如长平之战中的赵国,就是因为支撑不起这种消耗战,而不得不临阵换将,选择让敢于冒险额赵括披挂上阵。

王猛知道任务艰巨,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应了下来。

桓熙随即又询问起了粮草的调运情况,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王猛早在桓熙放弃从河套出兵的计划后,就在向河东郡调运粮草。

王猛继续汇报道:

“秦州、梁州先后运抵三十万石粟米,同时,楚国的支援已经验收,尽数发往了河东,囤积在高王城中。”

桓熙微微颔首,他对王猛的这一安排颇为满意。

在桓熙全取河东郡以后,高王城已经不再是抵御外敌的最前线,但它扼守交通要冲,桓熙要从蒲坂进军河东,必然经过高王城,因此,王猛选择在高王城内囤积粮草。

当然了,沈劲在高王城中依旧留有重兵,以看护城中粮草。

高欢就是盲目相信潼关之险,而选择在弘农囤粮,没有布置重兵。

哪知道潼关对关西的防御,与对关东的防御不可同日而语,被饿红眼的宇文泰在一天之内就给攻陷了,最终囤积在弘农的粮食都被饱受饥荒之苦的宇文泰夺了过去,给了宇文泰救命的粮食。

桓温驰援桓熙的那批粮食,将会用来赈济灾民,河东郡因为去年的大战,闹了饥荒,饥民嗷嗷待哺,尤其是现在正值农耕时节,农夫们需要在田地里使力气,自然不能喝稀粥,得要吃干饭。

而且,每天还得多加一餐,否则哪来的力气。

好在桓熙推广曲辕犁,又向河东郡调去了一批耕牛,由于耕种方式从二牛三夫转变为一牛一夫,因此,需要下田出力的人少了,必须一日三餐吃饱肚子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