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珣。
可是朱翊钧被晏珣带出京城,裕王就总惦记这个儿子,随身带着儿子画像,时不时看一眼。
“病愈后的画像怎么还胖一些?”裕王欣慰又骄傲,“我儿就是好养,瞧这圆脸蛋和一身的肉肉!”
好养就是天命所归!
一个皇朝的衰落,往往从子嗣开始。
宋朝从完颜构开始,几乎代代绝嗣,要从旁支过继。最后皇位砸到谁头上,谁就可能喜提“亡国之君”荣誉称号。
而大明朝,已经有衰弱的征兆——弘治只有正德一个儿子,正德无子,皇位落在嘉靖头上。
嘉靖皇帝很能生,儿子就有八个,可是养大的只有裕王和景王。
景王薨逝之后,无子国除。
裕王之前有过两个儿子,都先后夭折,只剩朱翊钧一棵独苗苗。
对比那些下猪崽一样的旁支宗室,皇位仿佛成为一个诅咒。
皇子的夭折率太高,让人不得不心惊胆颤,嘉靖才会相信“二龙不相见”这种荒谬理论。
皇帝知道朱翊钧生病,淡淡地说:“痊愈就好。”
内心呐喊……还是朕有先见之明!
如果没有跟着祥瑞晏珣,朱翊钧这次不一定能好!
皇孙总是会生病的,能痊愈就是晏珣的功劳!
太医都是摆设,还得靠祥瑞庇佑。
有功劳就要赏。
皇帝一时有些犹豫,古人说“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大明虽然没这个规定,但真正的栋梁不能只会写青词。
晏珣此前寄信回来提醒黄河可能在沛县决堤,结果真的被他说中。
看样子,晏珣对治河有天赋和热情。
让晏珣督建戚继光牌坊之后,去济宁协助朱衡治河?
培养多一些治河人才总没有坏处。
皇帝觉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