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捐了三十万两白银。
邪王将亲赴沿边地区,督战。”
这时,百官之首的柳丞相出列,“皇上,臣有些祖业,这些年家中夫人又管理得当,臣愿捐五十万两白银。”
众臣一起看向柳丞相,他们知道丞相家大业大,他为官清廉,捐这些实属正常。
“好,难得柳爱卿有这份心思。
旁边有桌子,柳丞相你坐在那里,记下捐款人的名单和金额。
所捐的银两,三日之内送到户部。”
户部尚书唐执,你也在柳相的旁边,审核。”
“臣遵旨。”
他又继续说道:“皇上,臣夫人的嫁妆丰厚,愿捐二十万两白银。”
“好,如今国难当头,唐尚书是新上任的尚书,能做到此地步,也是效仿之楷模。”
江太尉也走出列,“皇上,老臣愿捐三十万两白银。”
“江卿家,你的这份心意,朕看到了。”
现场捐款,可愁坏了太子。
邪王捐了一百万两,自己应该捐多少?
比他捐的少,没面子。
大臣们会笑话自己,人家邪王都捐了一百万两,你是太子,竟不如他。
如果超过他,父皇和大臣们,又会认为本太子和邪王较劲,出现不和的局面。
如果也捐一百万两,都是兄弟,他们就没什么可想的。
可是,如果捐了一百万两,得把太子妃的嫁妆都占了。
库房里也就没有多少东西了。这一折腾,太子府就变穷了。
不过,没关系,将来等本太子登上那个高位,国库都是自己的,这点钱又能算什么。
同时又有些气愤,暗道:可恶的贤妃,既然是偷换了老七,为何要在临死之前说出事情的真相呢?
想好后,太子站了出来,“父皇,儿臣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