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局,萧风刚走,谁冒这个头干嘛呢?
但徐璠出手了。他倒不是真的对女子上学这件事本身有啥不满意的,而是因为这个政策是萧风定的,所以他必须反对一下。
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帮嘉靖看看朝堂的反应,看萧风辞官后,在朝堂留下的影响力还有多少。
第二是他暂时确实也想不出什么其他的议题来。正如萧风所预料的,自己一辞官,徐璠立刻就成了空棒槌。
他是嘉靖用来敲打萧风这个木鱼的棒槌,现在木鱼没了,棒槌还在,那感觉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
拔剑四顾心茫然啊!我这根棒槌不能闲着啊,得抡起来才有价值啊,否则就要生木耳了!
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萧风留下的政策来开刀。
水师政策吗?水师虽然新败,但毕竟之前打败了日本,缔造了联邦,这个是没法攻击的。
国坊政策吗?抨击国坊政策,要是早半年也许还行,可现在不行了。
现在百官的俸禄在国坊成立后,已经翻了两翻了,全都是国坊贡献的钱。
因为国坊一直由萧风代管,但上缴给朝廷的银子是由工部和户部共同审核发放的。
因此龚辉和潘璜面对百官时,头都是昂得高高的,一副过路财神的骄傲感,和大银行行长的嘴脸差不多。
所以抨击国坊政策,那就是与百官为敌,砸人饭碗,犹如杀人父母,徐璠没有那个胆量。
民族政策吗?这个更是想都别想。苗疆也好,西藏也罢,关外女真,尤其是蒙古草原,这都是大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收入囊中的。
如果徐璠敢闹什么幺蛾子,把民族矛盾重新挑起来,再来一次四面烽烟,估计不用别人,嘉靖第一个就跳起来,一脚把他这根棒槌踹折了。
所以想来想去,就这个女子学堂的政策,是最好捏的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