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 第1230章 通辽决战25--十倍报复

第1230章 通辽决战25--十倍报复(2 / 4)

转头看向了桌上的那份张司令“对等甚至超量报复”的电报,然后又同时幽幽叹了口气。

大规模使用芥子气这种反人类的武器,确实需要不小的心理建设。

根据后世记录,鬼子对华化学战贯穿了八年抗战的始终,地域遍及18个省,有准确记载的战例达2000多次。

(根据缴获的日军化学战记录与中方记录进行对比,同时期日方记录次数远超中国记录,有时甚至为中方记录的2-3倍。很可能是因为鬼子毒气猛烈,很多时候因为没有受害者生还而无从查证。)

不过,在过往过程中,鬼子使用芥子气的时候并不算多,主要以喷嚏性的二苯氰胂(日军称“红1号”)最多,占已知战例的81%,致死性毒剂仅占19%,其中芥子气占11%。

这倒不是鬼子考虑人道因素或者对中国部队手下留情,而是鬼子发现二苯氰胂可以迅速使无防护士兵丧失战斗力(抗战初期,鬼子发现国府部队防毒面具无法防御二苯氰胂,而八路军部队、川军等甚至没有防毒面具),同时日本士兵的防毒面具又可以提供足够的防护。

此外,二苯氰胂在战场上有效时间短,通常在几十分钟以内就会因氧化失去毒性。

这些特点非常适合支援日军步兵的进攻,方便步兵部队攻占被毒倒中国部队守护的阵地。

相反,使用毒性大且作用时间长的芥子气,不仅成本更高,进攻操作更复杂,且会限制日军自己的行动。

因此一般情况下,鬼子多在撤退或者防御时使用芥子气,以阻挡中国部队的追击和进攻。

这也是之前八路军较少遇到芥子气的原因。

之前鬼子四路大军围攻独立支队驻地时,倒是专门携带了芥子气这样的毒剂,但当时独立支队负责防御阵地的部队均穿戴了全身防护服,并未遭受什么影响。

但由于全身防护服价格较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