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乃至百姓,都将河西大败的罪责都推到了他身上。
便是他想建功,也没人愿意相信。
魏惠子之所以用城池换他回来,似乎不是惦念他有功于魏国,而是不想被人诟病薄恩寡义,更不想承担河西大败的责任……
面对群臣目光,王景只当没看到。
群臣十分鄙夷。
这种败军之将,竟还有面目站在朝堂之上。
换了他们,或自刎于阵前,或主动请辞,总好过厚颜站在朝堂上,空享俸禄。
群臣中,魏婴轻咳一声,“诸位,既要伐韩,本王愿意亲自带兵。
但如陈大人所说,需得找到出兵的理由,
否则列国干涉,难免纠缠不休。”
群臣思维终于被强行拉回,再次议论开来。
“就以韩国得国不正,韩智子言而无信,害古晋被瓜分……”
此人还未说完,群臣纷纷看傻子一样看他。
说韩国得国不正,他们魏国又能好到哪里去?
韩赵魏三家分晋时,他们可都是在晋国的“尸体”上得了好处才立的国。
老二笑话老三?
“不若提出拿叶城跟韩国换阳城,小城换大城,他们必定不同意,届时我大魏便有了出兵理由。”
“不可,此理由太过牵强。”
“……”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始终没个定论。
魏惠子刚开始还满是期待,听着听着就不由皱眉。
这么多人,竟没一个人想出合适理由的!
“孙爱卿,是你提出伐韩的,可有妙策让我大魏能顺理成章地伐韩?”
“回,回陛下,微臣正在想。”
“宇文爱卿,你是当朝大学士,我大魏第三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可有妙策?”
“这……微臣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