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新心存侥幸,想着“就这几张,问题不大”。
没多久便心底一沉,“怎么这么多?”
知道最后才是……完了!
前前后后他们审核出了近一万张票,但假票已经有三千多张!
而且他们在审核票据的过程中就琢磨出了诸多情况:
其一,这种大量假票据的出现是有人暗中操控的,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搅乱魏国!
其二,造假的人洞悉人性,熟知他们的心理!
第一张假票据出现在两三千张真票据之后算作试探,探一探他们当时审核票据严格与否。
在第一张假的顺利通过核对,拿到退款后,对方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果断再次拿假票退款。
此后不断缩小假票据出现间隔,增加频率,直到假票据的出现频率高过了真票据!
到了这时,对方已经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对假票据获得了“认同”!
即以假乱真!
至于后面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便再正常不过了。
即便当时有核对票据的人察觉异样,也只会认为票据为不同的人填写、刊印所制。
一文钱就可以买一注的,票据的做工自然无法跟银票相比!
其三,也是让他们最觉可怕的,即“凭票兑换”这个口号从一开始就是个圈套!
朝廷跟户部之所以如此痛快地接受“凭票退钱”,最大的依仗便是每次出奖之后都会有成千上万张废票丢弃。
若以此算,单是大梁一个彩注铺一期就能少退数千两银子!
而整个魏国都这么算下去的话,一期怎么也能省下上万乃至一两万两。
出手搅局之人正是利用了他们这种心理,从开始就布局,把他们的思维往“凭票退钱”上引!
而对方也料定了他们会在审核票据时觉得繁琐,继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