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话:
【四次入阁,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这含金量,足可与韩章相比了。
从此也可判断出,盛长柏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扶持这样的人,只要利用得当,对卫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此刻,贡院里。
一些考官将审核出来的答卷交给卫渊与王安石。
随后,这二人便开始交叉审核以定名次。
盛长柏过年时经常为卫渊写拜年贴等,所以,对盛长柏的字迹,卫渊很是清楚。
接连看了几份答卷,都没有瞧到盛长柏的字体,不由得眉头微锁,难道他被外面那些考官刷下来了?
以盛长柏的功底,不至于被刷下第一轮吧?
“此人说对辽夏两国要采取远交近攻真要是按照他这个法子,只怕要猴年马月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且看过几篇战国策就敢夸夸其谈,言过其实,难堪大用。”
“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对燕云十六州应当采取蚕食之策,用数代人之功逐步收复,只是见效太慢,暂且留中,待会儿再议。”
“王尚书,你看这篇文章,大力赞同范文正公与狄青之法,稳扎稳打,一边巩固防御诸事,一边侵扰辽夏两国,这法子,对西夏尚可,对辽国.有些想当然了。”
“.”
如今能走到这里的考生,哪个肚子里没点儿墨水?
卫渊能给出较为中肯的评断,已经比二人屋外的考官强上不少。
王安石也看到了几份不错的答卷递给卫渊,
“我对西夏的情况还算熟悉,对辽国只能是一知半解。”
“他们这几个人对辽国所写文章尚可,解题也不错,你瞧瞧。”
卫渊接过来详细的看了看,直到看到第三人所写答卷时,看到上面的字体,瞬间眼前一亮,直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