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提问。
有记者也有粉丝,问题五花八门,气氛热烈。
不仅杜笙,连导演和其他演员也都成了焦点人物。
索尼和米高梅的代表听到调查反馈,笑得合不拢嘴。
这片子的确够爽!
票房大概率稳了。
回头还得继续投资杜笙,这小子简直就是个印钞机。
散场后,观众们陆续离去。
杜笙看到特蕾莎在旁等着,便走了过去。
“同期的《十二宫》情况怎么样?”
“他们搞得很热闹,拉来了不少大牌影评人,像罗伯特·卡特这种老江湖都被请去了。”
杜笙笑了笑:
“影评人?现在可是互联网时代,烂番茄、imdb才是真正的战场。”
他很清楚,纸媒影响力正在下滑,真正决定票房的,是社交网络上的口碑和热度。
之前《宝贝计划》、《无间行者》的成功经验摆在那。
发动水军、制造话题、引导风向,才是新时代的宣传王道。
与此同时,在《十二宫》的活动现场,大卫·芬奇正挥手送别一位矮个老头。
“卡特先生,慢走。”
北美最有影响力的影评人之一、《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罗伯特·卡特。
卡特一边点头一边说:
“我很欣赏你们电影里将真实案件还原的精神,男女主角死亡的结局也特别大胆,我会给你们点评的。”
这点评,便是代表推荐。
当然,剧组为了对方点头,也是下了血本的。
芬奇脸上堆满笑容:
“卡特先生,谢谢了!”
送走老头后,芬奇松了口气,转身问团队成员:
“怎么样?”
对方脸色却有点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