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
“二石二斗,真富裕啊……”
兴许是见惯了渤海、辽东的实粮九斗、七斗,因此当听到应天亩产实粮二石二斗的时候,朱高煦不免有些羡慕。
如果全天下的亩产都能那么高,那才是天下无忧的时候。
现在的大明,甚至连全天下的田亩数,人口数都无法清楚统计。
想到这里,朱高煦就想到了渤海的育苗田。
现在渤海树木多,煤炭开采还算方便,育苗田还能继续维持推广。
可一旦日后树木砍伐过多,育苗田培育的成本增加,那百姓就很难继续耕种水稻了。
培育适应东北气候的作物,才是他应该主抓的事情。
只是放在这个时代,想要培育出耐寒作物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若是去了日本,记得从日本北边搜寻一些耐寒的作物。”
朱高煦不忘交代郑和,郑和也点头记下。
从他被选为下东洋负责人的时候,朱高煦就一直与他说着各地作物和动物的情况。
不仅如此,那幅《天下四夷宾服总图》他也见过,可以说他从未见过那么精确且广袤的地图。
虽然郑和不知道自家殿下是怎么清楚天下各地情况,可他选择了信任。
“虽然有了地图,但你也不能掉以轻心。”
看着郑和,朱高煦不厌其烦的交代道:“有地图能方便许多事情,可海洋的水文却需要你自己去探查和研究。”
“天下有七洲四洋,但细分下来,又能分为西大明(太平)洋、北大明洋、南大明洋、东小西洋(印度洋)、西小西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和北冰洋。”
“这些海洋不同,水文也不同,其中北冰洋不属于你日后探查的范围,但其它几大洋如果可行,还是得走走。”
“西洲(欧洲)的挽马,北洲(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