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嫉妒。
“算上战前调拨的钱粮,平贵花出去多少钱粮了?”
朱棣对朱高煦的抚恤政策还挺满意,不过他更在意国库的情况。
“支出近五百万贯,缴获近二百万贯。”朱高煦回答完,不忘提醒道:
“当然,相较于缴获的钱粮,更重要的是朝廷从贵州清点出了近三百四十万人口,近两千万亩耕地。”
“如今,大部分贵州土民都已经被迁往四川、湖广、广东、广西等地。”
“算上从湖广、江西迁入贵州的百姓,贵州尚有百姓二百三十余万,耕地二千六十四万余亩。”
“儿臣与六部经过盘算,决意给贵州蠲免三年,并每年发派五百万石粮食的政策,以此帮助贵州百姓早日恢复太平。”
“大致在永乐十一年,贵州十六府中有十二府可以上交田赋,定额大约在一百七十万石左右,次年十六府均上缴田赋,定额在二百万左右。”
朱高煦将偏向贵州的政策也尽数说出,尽管三年投入一千五百万石有些“败家”,但相比较日后贵州每年二百万石的定额来说,这笔钱显然是肉眼可见能得到回报的一笔投入。
对此,朱棣自然没有什么异议,毕竟对于大明来说,每年定点向西南投入五百万石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不阻碍到他的计划就行。
“贵州的事情,依旧由太子看着办。”
“北边三司新政推行如何?”朱棣表面是询问群臣,实际却是在与朱高煦交流。
这也表明,尽管徐皇后已经离世,但朱棣依旧没有改换太子的打算,朱高煦依旧是他心中最佳的继承人。
“北边三司的经过一年半的丈量清查,人口较洪武十四年增加四百余万,已有一千二百六十余万。”
“耕地较之洪武十四年的《鱼鳞图册》,多出近五百万亩,合计有七千七百九十余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