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也觉得挺对的。
三杨当上殿阁大学士的时候,他们知不知道宣德年间需要减免百姓压力,需要减轻军户压力?
他们知道,但是他们不说也不做,而他们不说不做,朱瞻基自然也不会主动的选择调整。
反倒是黄福阴阳了一顿朱瞻基后,朱瞻基立马清醒过来,搞了几次地方蠲免,还组织了最后一次的下西洋。
“他们的事情我知道了,我会增加你这边修书人手,减少他们那边修书人手的。”
“你要做的,就是把我准备的那些书塞入其中。”
朱高煦交代了一句孙铖,孙铖见得到了回应,也生气的拱手作揖:“那臣退下了。”
“退下吧,别为了这种人气坏了身体,他高兴不了几年了。”朱高煦安慰了一句孙铖,孙铖听到这话,那郁闷也顿时消散了大半。
待他离开春和殿,亦失哈这才对朱高煦作揖:“殿下,广州已经来信,郑和抵达广州了。”
“好!”听到这话,朱高煦算是松了一口气,而亦失哈也追问道:
“殿下,若是郑和回来,那真的要对江南推行新政吗?”
“自然。”朱高煦不假思索,可亦失哈却迟疑道:“若是真的推行,那光是新政的官吏俸禄和教习俸禄,便会突破三千万贯。”
“朝廷……能拿得出这笔钱吗?”
亦失哈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如今的大明全年财政折色也不过三千万贯出头罢了。
倘若在江南推行了新政,那大明财政起码负支出两千万贯,而这笔钱大明朝顶多吃朱元璋和下西洋的两年老本就能吃干净。
既然如此,那两年以后呢?
“你查查今年渤海、辽东和山东的教习与学子比例。”
朱高煦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是让亦失哈去翻看文册。
亦失哈疑惑走到书架,找寻一番后